mail訊息顯示處
本郵件是由系統自動寄送,請勿直接回覆此郵件。《若您看不到此Email訊息,請按此連結顯示》
科法官網 20230415
本期焦點:供應鏈人權
國際焦點摘要
GLOBAL HIGHLIGHTS
美國與日本簽署合作備忘錄,設立推動供應鏈人權與國際勞動標準工作小組,以推動全球供應鏈人權
  美國貿易代表處(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與日本經濟產業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METI)於2023年1月6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啟動「供應鏈人權與國際勞動標準工作小組(Task Force to Promote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 in Supply Chains)」,以推動全球供應鏈人權。兩國並宣稱未來將邀請其他國家加入。
  此工作小組將負責美日兩國政府供應鏈人權資訊互通共享的任務,包括相關政策指引、法令、最佳實踐與執法實踐等等。同時工作小組亦將與多方利害關係人對話,了解供應鏈人權盡職調查(human rights due diligence)之最佳實踐及執行方法,以及了解貿易政策與管制對於勞工與企業之影響,特別是有關勞動權利與供應鏈中強迫勞動之課題。美日兩國亦歡迎與其供應鏈有關的政府加入,以維護世界上所有勞動者的尊嚴。
 
德國《供應鏈盡職調查法》於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德國《供應鏈盡職調查法》(Lieferkettensorgfaltspflichtengesetz, LkSG)於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依本法規定,在全球範圍德國企業對於人權和環境保護議題皆應進行盡職調查,包括必須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以識別、避免或盡量減少侵犯人權和某些類型環境破壞的風險,並規定在其業務領域和供應鏈中哪些預防和補救措施是必要的,以及要求建立投訴程序和定期報告。本法最初適用範圍為在德國擁有至少3,000名員工的公司,而自2024年起,將擴大適用於擁有1,000名以上員工的公司。
  企業必須在會計年度結束後四個月內撰寫上一會計年度義務之履行報告,提交給德國聯邦經濟和出口管制辦公室,並公告於公司網站。
 
我國焦點摘要
FOCUS TAIWAN
經濟部於2022年12月19日提出我國「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兩週年重要執行進展,以回應民間團體的檢驗意見
  經濟部於2022年12月19日提出我國「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兩週年重要執行進展,以回應民間團體於2022年12月對於該計畫執行進度的檢驗意見。民間團體指出兩年來「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列出多達十一項「未來推動之措施」中,僅有一項充分落實,並指出根本問題在於「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多羅列既有法規和政策,且欠缺明確績效指標與執行時程。因此民間團體呼籲行政院,盡速提出現行「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剩餘兩年的明確工作時程,並於各階段建立民間團體得以有效參與監督的機制。
  因應民間團體的意見,經濟部發布新聞稿澄清,說明行政院已透過「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執行策略路徑圖」,以例行業務之執行與監督、跨領域議題之公私協力、國際交流與合作、企業與人權教育訓練與宣導,及新興行動沙盒之5大策略路徑予以系統化、逐步落實。
 
本期作者
WRITERS
主任 組長 組長
王自雄 柯亦儒 周晨蕙
thwang@iii.org.tw yiluko@iii.org.tw morningchou@iii.org.tw
副法律研究員
吳允中
yunchwu@ii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