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191209 10:30:05)
密集使用農藥雖可確保作物免於蟲害、外觀優美、產量提升,但也同時減損耕地的生物多樣性、消費者健康、土壤永續力等,長期下來,將對人類與環境造成不安全與風險。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莊貫勤法律研究員於11月14日在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國際會議廳,為各友善團體詳盡解說現行友善環境耕作相關法規與政策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執行農糧署計畫,積極辦理工作坊,邀請專家學者說明現行法規與政策及分享稽核實例。(右起)廖乙潔律師、蘇偉綸研究員 |
地球生態本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維生系統,其複雜度與關連性遠超過人類目前掌握的資訊,由於石化能源、機械、化學肥料、植物及動物的保護藥物或生長素、育種及遺傳工程等使用及演進,使得農業生產方式趨向工業化及密集化。雖然因此可協助產量增加,進而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但過於強調生產效率而未將農業經濟行為背後的外部問題納入考量,如此欠缺思考與環境共生的農業生產方式,以致農業供給線與消費鏈的前端生產者,將自行應承擔之成本轉嫁給他人和自然環境。 我國為維護土地利用、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永續發展,積極推動國內慣行農法的農田轉向有機耕作,為了帶動有機農業的持續成長,於107年修正公布有機農業促進法,除了原規範經第三方驗證之有機農業外,另將友善環境耕作納入輔導範疇,以加速擴大有機與友善環境耕作面積。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資策會科法所)於108年受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委託,在價值拓展中心主任廖淑君的帶領下,協助農糧署依「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審認要點」執行國內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的查核;此外,為促進我國友善環境耕作政策之推動,資策會科法所還蒐集美國、巴西、印度及紐西蘭等國家相關政策與法規進行研析,並將規劃舉辦座談會,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針對我國未來的友善環境耕作政策推動進行意見交流。 |
觀察國內長久以來於農作物施作時,都習慣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然而,過量的施用容易導致土壤品質劣化及環境污染。為了維護作物及土壤的健康,促進農業永續利用與環境永續發展,資策會科法所將持續協助我國有機及友善環境農業的促進,並致力於相關法規與政策的研析及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