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瀛/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專案經理
健保署近年積極推動「健康存摺SDK」工具,已經初具前述各國推動生醫資料可攜與互通的雛型。示意圖。資料照片
勤業眾信在今年初發布的「2020醫療照護產業展望」報告中提到:隨著穿戴式裝置及物聯網的普及推動各領域個人化服務的發展,其產生的資料將使消費科技公司掌握越來越多「真實世界資料」。這將使醫療健康服務將從臨床走向終端消費者,構成從治療轉向維持健康、從機構擴及日常的健康產業新圖像。
這是一個透過不同來源的真實世界資料匯集,進而形成以資料為基礎達成健康促進目標的新型態產業。而此一產業的基底,便是促進資料在不同持有者間的互通。如何進一步促進資料的互通,將是未來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無獨有偶,世界經濟論壇下屬的國際精準醫療協會今年5月也指出:如何促進資料的共享與互通,將是促進精準醫療普及的關鍵。由此可見,無論維持健康為主的健康產業,或是走向個人化醫療的精準醫療產業,如何促進資料互通性都是發展的關鍵。
有鑑於此,近年來國際社會紛紛加強對於資料可攜性實踐的嘗試,希望能建立生醫資料的資料市集。舉例來說,歐盟自2016年起,及透過「展望2020」科技研發架構資助了名為「MyHealthMyData」的計畫,希望整合醫院、患者、研發中心與企業,透過分散式帳本技術,建立各方的信任機制,除給予當事人更高的資料控制權與知情權外,也解決研究中心、企業取得患者資料的難題,降低醫院及當事人對於資料利用因為流向不清及法遵性不足的恐懼。
此外,日本總務省自2018年起,推動「情報銀行」的示範計畫,以情報(資料)銀行為核心,給予當事人管理自己個人資料流向的機會,降低企業合法取得當事人資料的難度,進而促進資料在不同組織間的互通。而也可以透過包含健康、金融、交通等不同資料的匯集,在當事人知情同意的基礎下,提供他更多新穎的服務,促進生醫健康產業在內的不同產業發展。
這種「以當事人賦權為核心,透過加強當事人對資料流向的掌握,促進資料在不同組織間流動」的模式,不只歐、日,韓國在2019也跟進實施,韓國資料產業振興院的「MyData」計畫,就協助醫療院所、技術公司等跨產業組織結成聯盟,在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結合健康檢查、醫院病歷等資料,提供當事人更多元的健康促進服務。
事實上類似的資料自由流動概念,在生醫健康領域以外的地方已經更早開始發展,而實施的結果也證明,一旦能促使資料更自由流動,不只提升了當事人的便利,也可以促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例如近年來各國積極鼓吹的「開放銀行」概念,就是透過API界接的方式,在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使金融資料能夠超越組織的藩籬,進行跨組織的整合、分析,也產生出更多新興多元的服務模式。
目前,我國健保署近年來積極推動「健康存摺SDK」工具,讓民眾可以授權其他第三方App讀取、使用個人就醫、用藥及檢驗結果等內容,已經初具前述各國推動生醫資料可攜與互通的雛型。然而,健保署目前的做法雖然解決了資料從政府到民間的互通性問題,但民間組織間資料仍然因為缺乏適當的資料互通機制,而無法實現有效的互通。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參考英國在今年發布的「國家資料戰略」中對強化資料互通性的分析,認為至少應該要從技術面及流程面著手,才能解決資料可攜性上的發展障礙需要。在技術面上,應該建立技術與資料格式的標準,促進組織間資料互操作性的可能。
而在流程面,則應該建立安全、合法、負責任並以當事人為基礎的資料流程,才能在符合個資與隱私要求的同時,透過當事人資料控制性的強化,降低當事人及資料持有組織對於資料流動應用可能違法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