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頻譜2020年釋照,配套政策如何鼓勵產業轉型、守護資安防線?

2019/11/28, 科技

  5G時代即將到來,其「高頻寬、低延遲、大連結」的三大特性將顛覆網路應用的創新發展,包含無人車、智慧醫療、AI終端服務等現階段無法實現的應用,都將在短時間內化為現實。

  這也意味著,5G的出現將擴大電信營運的範圍,不再只是提供網路服務,更可能打破產業藩籬,催生出新型跨業結合的商業模式或新興產業,扮演促進數位經濟發展的核心要角。

  2019年被視為5G元年,包括中國、韓國、美國、英國等21個國家與地區都已摩拳擦掌推出相關商用服務。台灣方面,通傳會NCC則將於2019年底舉行5G釋照,攸關國內5G發展的《電信管理法》也已完成三讀。未來,將允許電信事業共頻共網,提高國內基礎設施使用效率,同時降低電信事業建置成本。

  在這個產業典範轉移的過程中,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所長顧振豪認為,政府應有全面性的規劃與配套以因應5G商轉,借鏡他國經驗,在公平競爭、促進新興應用發展及保護消費者權益三面向中,找出台灣的最適方案。

借鏡國際,如何以法規促進垂直領域應用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所長顧振豪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所長顧振豪

  為搶佔5G市場商機,全球各國已競相展開5G創新應用實驗。例如:韓國在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中進行了大規模的5G應用實驗,包括5G VR全景應用、5G多視角臨場體驗、5G無人車選手接駁、5G物聯網選手村連線應用等。其他國家如日本、美國、中國、歐洲各國等均已加速進行5G應用場域實驗,而工廠、醫療、汽車、電影、遊戲、安控等六大產業預計將是首波產生質變的領域。

  不過,這些產業與新興應用的發展前提是佈建一個良好的環境,包括實驗性的驗證場域,甚至是與商業頻段不同收費標準的實驗性5G頻段等,才能鼓勵企業開發這類型高成本、高風險的應用。從他國經驗來看,多半採用特定5G頻段供企業共用方式,鼓勵垂直領域應用創新。

  但目前台灣針對企業與商用的5G頻譜仍有許多價格上的爭議,一般企業若以較低的成本取得頻譜,對於經營電信業務的電信業者而言,難免有因高價競標而增加成本的疑慮。

  針對這點,顧振豪認為或可以法律「平等」原則而為解釋,相同事務予以相同對待,不同事務予以不同對待。不同的產業本應設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產業形態與需求在頻譜的使用上本應有市場上的區隔。

  按照過去許可制模式,一座工廠若想實驗智慧工廠模式,就必須向電信業者租用服務,大大提高了創新成本;但若能以專頻模式提供工廠實驗的機會,以地域限制網路提供範圍,不但不會影響電信業者的服務範圍,還能促進企業展開創新實驗。顧振豪也補充:「政府可以將金融監理沙盒的概念引入,提供新興應用更多發展空間。」

開放電信商共網共頻共建,應明訂相關規範

  5G雖成電信業者兵家必爭之地,但事實上,由於5G基地台的電力消耗是4G基地台的九倍,加上站址選定困難、商業模式尚未明朗,更有偏鄉地區基礎建置的成本問題,使得5G時代更有可能促成電信業者網路共建的模式。此外,再加上《電信管理法》通過後將開放電信商共網、共頻、共建,更讓電信業的發展具有高度彈性。

  在共建的基礎下,雖然新興業者有更多異軍突起的機會點,但顧振豪認為,政府如果要保持真正的公平,應該以更嚴格的角度審視公用頻段的使用方式。「目前政府以不介入市場機制為原則,開放電信業者釋出頻率,或是經核准後共用頻率、申請改配、收回再拍賣等。雖然原意是鼓勵發展及考慮便利性,但共頻共網可能衍生的頻譜資源壟斷及通訊服務品質問題,政府也應該更嚴格的檢視,以確保消費者權益。」

《資安法》應鼓勵產業獲取用戶信任

  除了在產業及商用方面產生的法規問題外,在這波全球迎接的新典範轉移之下,由於5G將更大範圍地影響到社會各個層面,資安上也勢必面臨更大的挑戰。

  顧振豪認為,《資安法》的通過某種程度代表了社會對資安責任的重視。雖然一般企業可能會因為成本提升而沒有意願投資資安,但當5G帶進許多新興應用、甚至滲透至人民生活的各層面時,資安是所有作為的重要信任前提。

  他建議政府在制定各產業的資安規則時,應該避免採用「齊一標準」,而是針對不同產業給出不同的SOP或指引,並且對於垂直供應鏈的系統性資安風險提高警覺。例如:一間醫院應針對院內網路有所防護,但同時醫療器材、醫療用品供應商也都應一起負擔整體的資安責任,以避免一旦發生問題,將導致全體社會對新興網路應用的不信任,甚至摧毀產業發展的進程。

  總結以上針對5G產業發展、法規規範及資安標準制定等議題,政府應翻轉過往觀念,將5G視為一個平台而非單純的網路資源,將公平競爭、促進新興應用發展及保護消費者權益三個面向作更全面的省視。顧振豪也建議,提供產業足夠的實驗空間與頻段、強化頻譜共用的檢視標準,並且採用輔導措施鼓勵各產業加強資安防護,才能真正促進5G未來發展的腳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