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位防疫 帶動數位經濟轉型躍升

文/劉芷宜 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法律研究員

  自2020年1月以來,隨著COVID-19防疫情勢嚴峻,衝擊到許多產業和事業。歐洲在3月時成為肺炎重災區,各國紛紛祭出限界、封城、停工等手段要求人民保持社交距離以遏止病毒蔓延。疫情期間如何維持交易活動,是各國「數位防疫」的重點工作。歐盟執委會根據「內部市場電子交易之電子身分認證與信賴服務規則」(eIDAS),於2020年3月重申身分識別機制(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schemes, eIDs)及發展電子時戳(eTimestamps)、電子圖章(eSeals)、電子簽章(eSignatures)、網站認證(Website authentication)等信任服務(trust services)的重要性。

“疫情嚴重地區的中小企業,透過信任服務即可遠端執行業務。以金融服務為例,由於客戶線上服務的需求增長,交易、認證、安全性及洗錢防制等領域亟待數位化協助,例如EID可識別客戶身分,有助落實KYC/AML、整合同一客戶的海外金融帳戶服務等。”

  電子簽章可與客戶遠端簽署金融服務契約,電子註冊交付服務(electronic registered delivery service)則作為交換重要文件或契約之安全機制。

  對於零售業而言,eID可對購買酒類等管制商品或藝術品等高價商品之消費者,進行更確實的身分檢查,電子簽章和電子時戳則可強化文件及流程追蹤機制並降低追蹤成本。政府對於網路零售業者核發之網路身分驗證證明,則可強化消費者對線上購物平台的信任,避免網路詐欺的發生。

  另在運輸部門,以汽車共享服務為例,eID可用於提供安全登錄,並允許客戶進行遠端車輛解鎖。對於貨運及物流業者,若在運送之間遇有延遲,則電子時戳可使責任歸屬更加明確;另外,對重要文件使用電子圖章,可證明文件完整性、有效性並減少對紙本文件的依賴,並降低疫情期間會面之風險。

  在數位防疫開展之前,歐盟即致力發展電子政府。2016年4月,歐盟執委會發布「歐盟e政府四年行動計畫」,強調歐盟的電子政府應致力落實「公共行政現代化」、「跨境數位行動服務」和「加強公部門與公民和企業的數位互動」三面向。電子政府基準是歐盟的年度檢測工具,用以確認公部門中資通訊技術使用狀況。

  電子政府基準的評測指標有四個,分別是:以使用者為中心(User centricity)、透明度(Transparency)、跨境移動(Cross-border mobility)、其他關鍵促成因素(Key enablers)。2019年10月歐盟執委會另發布電子政府基準報告(eGovernment Benchmark 2019: trust in governmen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people),說明現階段公民已十分容易在機關官網上取得所需資訊,但相較於提供給一般公民的服務,機關官網對企業提供之服務通常更加完整及清楚。

  另外,在推行各項電子政府措施時,公民對政府信賴度十分重要。唯有公民信任政府機關(包含對機關安全在線服務、個人資料透明度、公共網路安全等的信賴),機關數位化改革才能常態運作。因此,電子政府的發展是建立在人們信任相關數位服務,並與政府交流時更容易知悉並利用該服務。而這也跟歐盟長期發展信任服務以及制定eIDAS Regulation息息相關。

  我國數位政府現階段發展,是以透過巨量資料、開放資料和服務個人化等工具,發展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跨機關一站式整合服務以及公民參與的協作環境。另外,我國於91年開始施行的電子簽章法,對電子商務業者、金融業者及資安軟體等市場的開展,也具有指標性的意義,使之可以透過網路進行更安全的服務提供。

  行政院紓困方案的一大重點即為協助產業數位轉型,針對進出口廠商和辦理貿易業務相關的公協會,輔導其擴大辦理數位貿易電子商務,包含推展行動服務、提供虛擬實境體驗、跨境電商平台上架以及加強國際電商平台合作等。另外針對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對策,我國國發會亦強調應發展「零接觸經濟」,政府協助企業具備遠距工作營運能力,並提升企業數位化能力導入智慧流程等,希望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維持交易活動,促進遠端經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