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金融當道 資策會科法所:落實個資保護為贏得消費者信任之關鍵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0324 17:55:43)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法律研究員李怡親建議,業者在投入資安建置之餘,更應重視個人資料保護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法律研究員李怡親建議,業者在投入資安建置之餘,更應重視個人資料保護

 

數位金融當道 應落實個資保護
數位金融當道 應落實個資保護

  隨著三家純網銀於今(2021)年正式加入早已白熱化的數位金融戰局,加上國人對於電子支付依賴程度日益增高,過往被金融機構視為機密的「消費者資料」,在開放銀行「消費者賦權」概念下,將資料主導權重新交還消費者,消費者有權透過身分驗證及同意授權,讓第三方服務業者向銀行介接消費者資料,除了業者可共享資料,亦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然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消費者享受跨業服務的同時,資料也將因為於平台間流通,而產生巨量的「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有心人士皆能透過「數位足跡」碎片拼湊出消費者輪廓,使得消費者資料自主性又再次被剝奪,「數位隱私」(digital privacy)儼然成為新興營運風險。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資策會科法所)表示,在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業者(如金融科技公司)及電子支付機構三足鼎立的數位金融戰國時代,要能脫穎而出取得消費者信賴,落實消費者個資保護為首要關鍵。

  資策會科法所指出,去(2020)年因 COVID-19疫情的衝擊,加速了政府數位轉型的腳步,在遠距工作及強化防疫的政策下,提升了國人數位金融服務的使用率。根據金管會銀行局最新資料統計,截至去年第四季,電支機構累積的儲值及支付款項餘額,合計有36.68億元,相較於前(2018)年成長逾一倍;而本國銀行數位帳戶統計資料來到646萬戶,較前年同期338萬戶急速成長了91%。疫情升溫的同時,使得消費者對於「一指支付」及「不出門,能辦天下事」等便捷的金融體驗需求為之沸騰。

  隨著金融生態圈的擴大,數位金融已成為各家業者兵家必爭之地,為了建置讓消費者更安心的數位環境,大多數業者將資源挹注於資訊安全系統的建置與維護上。資策會科法所法律研究員李怡親提醒,除了重視資安防護,更應加強落實及完善個資保護工作。資訊安全雖然可視為個資保護其中一項基礎工作,然而資安做的好,並不等同於個資保護已落實完善。李怡親舉例,假設企業對於存取權限的控制已完善,但使用消費者資料的方式卻超出最初蒐集該個資的特定目的,甚至在未經消費者同意下,將其個資轉售營利,都是資安防護以外的個資保護議題。

  我國金融業正值發展數位轉型關鍵時期,並積極發展資料傳輸及管理運用方式,此階段未能建置完善的個資管理制度,未來若發生大規模的個資事故,將可能嚴重降低消費者對於數位金融的信心,而衝擊數位轉型所欲打造金融生態圈的美意。李怡親建議,業者在投入資安建置之餘,更應重視個人資料保護工作,以強化消費者信心,使得數位轉型政策能更加順利推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