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友善創新之法規環境 資策會科法所王偉霖:考慮鬆綁學研機構研究人員等相關法令限制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01214 13:49:38)

  學界的科學研究技術是我國科技發展的源頭,學界研發成果符合產業需求,不僅能縮短研究方向與產業發展策略落差,有效轉化科研成果為產業所用,更能落實創新技術為具體新產品或服務,創造產業、經濟與社會價值,成為國家發展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國內產學研創新研發政策及相關作法雖然多元,但由於力道分散,導致學研成果商業化或創新創業成果未達規模經濟或具吸引國際投資的效益。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資策會科法所)所長王偉霖建議,政府應滾動檢視現行法規對於科研創新之限制,建構友善創新法規環境,加速推動政府科技及產業發展政策,使學研機構在人才培育、產業研發需求及成果創新扮演重要角色。 王偉霖表示,目前部分學研機構或許礙於資源有限,無法有效協助教師與學生的研發成果推廣;公立學研機構研究人員運用科研成果在新創公司上則受限於法規,若欲兼任經營業務職務,亦僅限於國內新創公司董事,政府難以運用創立新創公司來創造最大的科技創新價值。

  為借重學研機構研究人員專業能力及研發能量,擴散至產業界使用,甚或衍生新創事業,政府應持續盤點並鬆綁學研機構研究人員等相關法令限制,提供發展創新創業友善法令環境,藉此鼓勵教師、學生帶著研發成果成立新創公司或技術服務公司,協助培養更多本土研發人才及菁英。王偉霖進一步分享,國際上不乏友善學研成果創新的做法,例如英國政府資助成立的英國技術集團(BTG),協助各學研機構研發成果商品化,並在研發階段給予資金及管理支持,待技術開發完成後,移轉予企業應用,形成完善的技術移轉體系;美國、日本在學研機構研究人員科研兼職上,亦有未限於兼任國內公司職務的法規彈性。

  為協助國內建構更友善的創新法制環境,行政院將舉辦第11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其中,以產學研鏈結為議題積極廣納各界意見亦為次會議之重點之一。期待透過本次會議宣示政府對產學研鏈結的重視,啟動我國友善創新法規環境建構,創建產學研鏈結的活絡環境,並拓展科研規模經濟並吸引國際創業投資機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