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後疫情時代的超前部署:防疫國家隊還可以做什麼?

作者 許祐寧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大流行,世界各國正積極將研發創新資金投入流行病及疫苗開發的相關研究,希能阻止病毒蔓延。

  聯合國於2015年9月25日公布的「2030永續發展議程」(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及創新(Innovation)是推動永續發展願景的核心關鍵,也就是「STI for SDGs」。新型冠狀病毒在短時間內對於人類社會、經濟、技術及生態系統造成的巨大衝擊,迫使全球反思:聯合國所制定的永續發展議程,該如何具體落實於國家科研政策,以滿足永續發展需求?有無明確的科技前瞻選題機制,得以掌握未來科研發展趨勢與可能面臨的挑戰,協助產官學界投入研發超前部署,預防下一個新型病原體產生,降低疫情對人類永續發展之危害?

全球經濟大跌,該如何團結面對?

  本次疫情對於永續發展目標的推進,主要影響集中在SDG8(就業與經濟成長)及SDG9(工業、創新與基礎設施)兩項。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2020年3月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對於全球經濟風險評估報告(OECD Interim Economic Assessment Coronavirus: The world economy at risk),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總產出至少降低50%,GDP成長從最初預計的3.3%跌至1.5%。經濟衰退的主因在於,世界各地旅遊、運輸及製造業活動停擺;企業倒閉減產、勞工失業、教育機構停滯、研發活動減緩、糧食生產與產業供應鏈中斷等。

  然而矛盾的是,新型冠狀病毒同時也緩和了全球碳排放、改善氣候變遷,並促進各國積極投入醫藥領域的研發創新。

  為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必須在科學技術創新上團結一致。具體措施包括加強科研與臨床知識共享、產官學界疫苗研發合作,並且積極借鏡各國防疫政策與後疫情時代相關管理措施,方能應對全球社會、經濟及環境挑戰。以實現SDG3「健康及福祉」為例,就可以在研究及疫苗開發上建立國際夥伴關係、提供研究創新資金支援、長期支持全球疫苗與免疫聯盟(The 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GAVI)活動等。

國際交流,現在變得更重要

  參考聯合國STI for SDGs政策與《科學、技術和創新促進永續發展目標路線圖》(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SDGs Roadmaps, STI for SDG Roadmap),在新型冠狀病毒戰役的下半場,我們可以採取以下3種戰略加以因應:

  首先,各國應積極參與並促進永續發展目標相關知識與資訊共享,同步公私部門的疫苗研發創新計畫。聯合國技術銀行(The United Nations Technology Bank)及聯合國技術促進機制(The United Nations Technology Facilitation Mechanism)會是促進永續發展目標研究與創新知識及訊息共享的理想平台。

  其次,各國應加強國際合作夥伴關係,組成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的科學創新全球聯盟;透過跨學科、多部門及公私合作的倡議,重點關注本世紀的各項社會、經濟、環境及地緣政治挑戰。透過建構全球創新網路,提供知識並引導技術變革,以產學研合作模式應對後疫情時代的永續發展挑戰。

  第三,各國應設計共通的國際研究與創新政策框架;包括在永續發展目標下,共享全球創新採購政策措施、授權讓與永續發展目標相關技術、促進永續研發創新的成本效益分配、鼓勵私營部門投資永續發展目標、制定研發創新的經濟政策與法律獎勵措施並促進科學人才的國際流動等。

  要動員全球投入科學創新共創永續發展目標,需要產學研各界的共同參與。台灣擁有充足的醫療研發能量與緊急應變方案,在外交部、衛福部與經濟部共同推動「Taiwan can help」政策的主導下,除了口罩國家隊已成功推廣全球外交外,台灣也應同時規劃如何積極結合產官學研群策群力,投入與疫情相關的研發創新領域,如呼吸器等關鍵醫材及醫藥疫苗研發等。

  「Taiwan can help」象徵著台灣擁有充足的創新能量與醫藥研發技術,進一步應強化國際科研創新交流,鼓勵研究機構及產學單位運用科技專案資金補助方式投入跨國研發,共享臨床資料、分享智慧財產權成果,透過STI for SDGs科研創新超前部屬,打造台灣的防疫國家隊,把握此一契機,讓世界再次看見台灣。

(作者為資策會科法所法律研究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