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我國機器人產品發展 資策會科法所建議注重國際市場接軌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0504 09:59:44)

  臺灣為全球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產品主要生產國之一,在機器人產品之產業鏈中自然占有一席之地,機器人產品所帶動之經濟效益,預計也將影響我國製造業整體產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資策會科法所)長期關注人工智慧發展及應用所涉法制環境之變動,其中機器人監管法制規範發展趨勢,更為影響台灣機器人產品是否能與國外市場接軌的關鍵議題。

  當前機器人衍生許多產品且應用場景多元,依據其使用目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工業型機器人」及「服務型機器人」。而近年在工業機器人方面,因人機協力操作之設計與技術更為成熟,逐漸發展出人機近距離協作之安全標準;而服務機器人方面,基本上被設計為允許與人類共存同一空間,且產品種類多樣化(無人機、掃地機器人、照護機器人等皆屬之)與危險程度都不同,加以統一規範是否妥適也仍有疑義,加上當前安全標準及相關規範缺乏,各國對於產品審驗寬嚴不一,成為機器人發展與市場流通之障礙。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為了減少人與人之間接觸的頻率,越來越多業者透過機器人調整生產流程與商業模式,預估機器人未來將被更廣泛應用於各領域。然而,隨著人工智慧影響了新一代機器人技術,從早期的「自動化」邁向了真正的「自主學習」,所伴隨而來的風險可能包括衝擊現有秩序與制度、侵犯個人隱私、對人類社會造成威脅或實際危害等,相關之倫理、責任歸屬及損害賠償配套措施,亦仍待檢視與討論。

  對此,資策會科法所法律研究員林玉書表示,將來無論是智慧機器人或服務型機器人的發展,與國際接軌(例如遵循相關ISO標準)是廠商與主管機關需持續重視的關鍵。林玉書進一步表示,因應場域的多元應用,機器人的發展複雜性高,也建議培養跨域人才,並組成多方專家交流對話機制,使機器人規範的研議更充分貼近實際層面;此外,針對機器人商品進行分類,區分哪些需要強制檢驗與非強制檢驗,甚至或可透過單一窗口或聯合統一的單位,以強化機器人上市流程。

  資策會科法所將持續關注相關法制議題,協助我國因應國際趨勢,檢視現行法制並擬定調適方向,以促使我國產業與國際對接,強化我國於人工智慧時代之競爭地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