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網路暨資訊安全局發布「重要資訊基礎設施下智慧聯網之安全基準建議」

  歐洲網路暨資訊安全局(European Union Agency fo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ENISA)於2017年11月20號發布了「重要資訊基礎設施下智慧聯網之安全基準建議」。該建議之主要目的乃為歐洲奠定物聯網安全基礎,並作為後續發展相關方案與措施之基準點。

  由於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智慧聯網設備所可能造成之威脅非常的廣泛且複雜。因此,了解該採取與落實何種措施以防範IOT系統所面臨之網路風險非常重要。ENISA運用其於各領域之研究成果,以橫向之方式確立不同垂直智慧聯網運用領域之特點與共通背景,並提出以下可以廣泛運用之智慧聯網安全措施與實作:

  (一) 資訊系統安全治理與風險管理
  包含了與資訊系統風險分析、相關政策、認證、指標與稽核以及人力資源相關之安全措施。

  (二) 生態系管理
   包含生態系繪製以及各生態系的關聯。

  (三) IT安全建築
   包含系統配置、資產管理、系統隔離、流量過濾與密碼學等資安措施。

  (四) IT安全管理
  帳戶管理與資訊系統管理之相關安全措施。

  (五) 身分與存取管理
  有關身分確認、授權以及存取權限之安全措施。

  (六) IT安全維護
  有關IT安全維護程序以及遠端存取之安全措施。

  (七) 偵測
  包含探測、紀錄日誌以及其間之關聯與分析之安全措施。

  (八) 電腦安全事件管理
  資訊系統安全事件分析與回應、報告之資安措施。

本文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成果」

你可能會想參加
※ 歐洲網路暨資訊安全局發布「重要資訊基礎設施下智慧聯網之安全基準建議」, 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 https://stli.iii.org.tw/article-detail.aspx?d=7987&no=57&tp=1 (最後瀏覽日:2024/07/16)
引註此篇文章
你可能還會想看
歐洲專利局拒絕以AI為發明人的專利申請

  歐洲專利局於2019年12月20日,拒絕受理兩項以人工智慧為發明人的專利申請,並簡扼表示專利上的「發明人」以自然人為必要。另於2020年1月28日發布拒絕受理的完整理由。   系爭兩項專利均由英國薩里大學教授Ryan Abbott(下稱:專利申請人)的團隊申請,並宣稱發明人是「DABUS」。DABUS並非人類,而是一種類神經網路與學習演算法的人工智慧,由Stephen Thaler教授發明並取得專利。專利申請人先於2019年7月24日將自己定義為DABUS的雇主並遞出首次專利申請,再於2019年8月2日改以權利繼受人名義申請(Successor in Title)。專利申請人強調系爭申請是由DABUS發明,且DABUS在人類判定前,即自我判定其想法具新穎性(identified the novelty of its own idea before a natural person did)。專利申請人認為該機器應可以被視為發明人,而機器的所有人則是該機器創造出的智慧財產權之所有人─這樣的主張是符合專利系統的主旨,給予人們揭露資訊、商業化和進行發明的動機。申請人進一步強調:承認機器為發明人可以促進人類發明人的人格權和認證機器的創作。   在經過2019年11月25日的聽證程序(Oral Proceedings)後,歐洲專利局決定依《歐洲專利公約》(European Patent Convention)Article 81, Rule 19 (1)駁回申請。歐洲專利局強調,發明人必須是自然人(Natural Persons)是國際間的標準,且許多法院曾經對此做過相應的判決。再者,專利申請必須強制指定發明人,因為發明人需要承擔許多法律責任與義務,諸如取得專利權後衍生的法律權利。最後,雖然Article 81, Rule 19 (1)規定發明人應該要附上姓名與地址,但單純幫一個機器取名字,並不會使之符合《歐洲專利公約》的發明人要件。歐洲專利局強調,從立法理由即可知道,《歐洲專利公約》的權利主體僅限自然人和法人(Legal Persons)、專利申請的發明人僅限自然人。歐洲專利局表示,目前AI系統或者機器不具有權利,因為他們沒有如同自然人或法人一樣的人格(Legal Personality)。自然人因為生命而擁有人格,而法人的法人格來自於法律擬制(Legal Fiction)。這些法律擬制的人格來自於立法者的授權或者眾多司法判決的演進,而AI發明者是不具有此般的法律擬制人格。

論智慧科技裝置之法律問題—美國資訊隱私法制變革與發展

RFID應用發展與相關法制座談會紀實

談服務貿易總協定下我國服務業研發補貼措施之國民待遇問題

TOP